发布时间:2023-07-22浏览次数:742
中新网德阳12月8日电(单鹏)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科技交流会暨猕猴桃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8日在四川德阳举行。来自中国、新西兰、巴基斯坦、埃及、伊朗等国家的科研人员围绕猕猴桃育种、淹水反应、溃疡病防控等话题开展探讨。
会议现场。 (德阳市科技局 供图)
猕猴桃产业国际合作是本次会议的重点之一。会上,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永志介绍称,今年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与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签署了新一轮《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协议书》,将重点在四个方面加强合作:一是联合开展猕猴桃优势基因发掘及功能解析等基础研究;二是联合开展溃疡病等猕猴桃潜在重大病虫害预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三是联合开展果园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测试;四是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交流及打造“一带一路”猕猴桃创新高峰论坛品牌。
“猕猴桃领域的合作是新中两国在科研领域的代表性合作之一。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和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之间的合作也有30年的历史。在过去的30年里,双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成果丰硕。”新西兰驻华大使馆科技创新参赞陈荣恩表示。
与会科研人员品鉴猕猴桃。 (德阳市科技局 供图)
早在1993年,四川与新西兰就开启了猕猴桃研究交流。30年来,双方在猕猴桃科研创新、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领域交往频繁、成效显著。由于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四川与新西兰猕猴桃的产品收获时间和市场体量具有高度互补性,为双方猕猴桃产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2014年,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立。该联合实验室围绕猕猴桃全产业链,在生物育种、产业关键技术、平台团队建设、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该实验室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建成高标准核心实验室2000平方米,在德阳建成田间生产实验室1500平方米、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及杂交育种基地500亩、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2000亩。
据了解,猕猴桃是四川省重要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经过40余年发展,四川猕猴桃产业种植面积75万亩,年产量44万吨,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德阳是四川猕猴桃产业重镇,现拥有猕猴桃种质资源500亩,保存种质资源1700余份,其中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保存量占世界90%以上,拥有全球最大的红肉猕猴桃种质资源。(完)
中新网兰州12月8日电 (闫姣 九美旦增)甘肃省与乌拉圭佛罗里达省缔结友好关系已有17载,双方在中医药、新能源、文旅、教育等多领域有务实合作。8日,在中国·甘肃省—乌拉圭·佛罗里达省经贸合作推介会上,两地“经贸团”再次汇聚兰州市,互相推荐产业优势,就农业领域深入合作开展交流。
12月8日,中国·甘肃省—乌拉圭·佛罗里达省经贸合作推介会在兰州举行。九美旦增 摄
“我们了解到甘肃从乌拉圭进口价值逾千万元的农产品,佛罗里达省农产品的优势在于纯天然。”佛罗里达省农业协会主任莱亚尼斯称,希望与甘肃农业企业达成协议开展具体的贸易。
“依托两地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人文生态优势和良好发展环境,将重点加强在现代农业、寒旱农业、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光伏农业、畜牧养殖、制种育种、农械技术等领域的合作。”甘肃省贸促会副会长吴丽霞说。
2023年6月,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生态农业大棚内,成串小番茄长势良好。(资料图)杨艳敏 摄
甘肃地域广阔,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对发展特色农业十分有利,“甘味”品牌连续两年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100强榜首。甘肃也是中国畜牧业大省之一,盛产肉类、皮、毛、奶、羊绒等产品。
佛罗里达省独特的条件非常适合发展生产业、旅游业、服务业,拥有工业园区、自由贸易区和“陆港”,为投资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想条件。
甘肃省商务厅副厅长邹军推介说,甘肃“牛羊菜果薯药”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集群逐步成形;脱水蔬菜、番茄汁、果酒果汁、优质杂粮、油橄榄等产品出口至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欧美国家和地区。
“我们和甘肃的文化社会活动,以及经贸合作现在‘节节高’,今天带来乳业、肉类、蜂蜜的企业代表,希望进一步拉近双方关系,促进更多项目合作。”佛罗里达省省长吉列尔莫·洛佩斯致辞时说。
今年1月至10月,甘肃从乌拉圭进口额达到0.33亿元,同比增长57.14%。(完)